我院自建院以來,承擔了學校量大面廣的教學任務,其中本科生政治課4門;碩、博研究生政治必修、選修課5門;本科生通識課5門;人文文化類選修課11門;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專業碩士研究生必修課8門。此外,還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首批上線課1門,以及“東西聯盟”MOOC課程2門。由此确立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本碩博一體化課程體系。為總結經驗、交流體會,推動教師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實踐與教改創新之中,近期,學院召開全體教師教學工作研讨會,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這一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以及如何持續提升教學水平展開積極探索。會議由副院長姚小玲主持,并特别邀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員、資深思政課教師胡懋仁教授出席會議。
姚小玲副院長首先就學院近期的教學工作整體情況進行總結。她指出,學院自成立以來,便一直高度重視教學工作,特别是本學年,随着5門通識課程的獲批,以及本院碩士研究生新版培養方案調整以來8門專業課的開設與管理,對學院的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學院在教學管理的程序與制度設定上進行了更為細緻、嚴格的規定,确保教學工作的有序展開,教學秩序的井然規範;在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升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集體備課、研讨交流、教師培訓、師生座談等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此外,學院還多次邀請校内外名師、資深教師為青年教師進行培訓與指導,使學院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得以不斷提高和攀升。因此,本學期以來,各門課程特别是本碩博政治課的教學效果顯著,實現了擡頭率、出勤率、滿意率的“三高”目标,得到了學生、專家及校領導的一緻好評。同時,學院整合團隊申報的教改項目也獲批為2014年學校重大教改項目,為未來幾年思政課的教改與教研明确了方向與目标。
其後,胡懋仁教授根據一年來對本科生四門政治課的聽課及學生反饋情況,對四門課程的教學内容、方式方法及過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有益的建議。他強調,新時代大學生自身成長及周圍社會的環境的急劇變化,對思政課的教學不斷提出挑戰。因此,教師必須準确把握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的基本要求,在确保課程内容政治性與理論性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個性需求,不斷積累、深入探索,增強教學内容的實效性與時代性。并且在積極引導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确立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與綜合修養的加強,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會上,各教研部主任也先後就課程建設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成功的經驗進行介紹,教師們也就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心得體會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讨。與會教師紛紛表示,此次研讨會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加強交流、凝聚合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及教改研究中,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根據專家建議,不斷認識、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學院各門課程教育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