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新時代“大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12月12日下午,戚發轫院士走進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沙河校區詠曼劇場,為我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400餘名大一本科生現場講授“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大思政課。同時,授課内容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覆蓋2023級全體本科生。

90歲高齡的戚發轫院士走進詠曼劇場,微笑着和同學們打招呼,同學們為他送上熱烈的掌聲。“天是什麼?天在哪兒?為什麼要上天?”戚發轫院士從“天”開始,向同學們講述了航天的重要性,航天是尋求軌道資源、環境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重要方向。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任落在了新時代航天人的肩上。在戚發轫院士看來,要想建成航天強國,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進入太空的能力。二是利用太空的能力。三是捍衛太空的能力。
戚發轫院士帶領同學們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曆程,了解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艱辛探索和突出成就。在一窮二白且面臨技術封鎖的嚴峻形勢下,航天人咬緊牙關,堅持自主研發,攻克技術難關,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戚發轫院士結合自己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數次轉變研究方向的人生經曆指出,“‘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一個人隻有有了愛,才會把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而最大的愛、最崇高的愛,就是愛國家、愛事業、愛團隊、愛崗位。”戚發轫院士深厚的愛國情懷,引發同學們的情感共鳴,愛國是人世間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

在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上,青年一代要繼承和弘揚航天精神。戚發轫院士勉勵同學們抓住時代機遇,做到“四有”。一是有準備,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曆史性跨越,新時代建設航天強國要以超越為目标,曆史的使命和重任在青年;二是有愛心,熱愛祖國,全身心投入偉大事業,自覺克服各種誘惑,集中精力攻堅克難;三是有夢想,夢想鑄就信念,有夢想事業就有動力,航天強國目标就能實現;四是有本領,事業要靠本領成就,認真學習、紮實科研,練就過硬本領更好地投身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戚發轫院士飽含深情的講授赢得了同學們經久不息的掌聲,同學們在課後紛紛表示要讓航天精神薪火相傳,在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上跑出新時代北航青年的最好成績。
戚發轫院士是我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号飛船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我校宇航學院名譽院長。他多次走進我校思政課課堂,以親身經曆诠釋航天精神,講述自己将個人價值與國家需要相結合、将個人理想融入中國夢實踐的人生選擇。邀請院士、科學家講思政課,是我校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有關要求的具體舉措,彰顯了我校思政課的北航特色,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