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代表團訪問塞爾維亞、匈牙利與比利時并召開雙邊學術研讨會

[發表時間]:2023-11-06

受學校“學科雙邊合作研讨會資助計劃”支持,我院暨比荷盧研究中心(籌)代表團于102日至7日赴塞爾維亞、匈牙利和比利時,分别與貝爾格萊德“一帶一路”研究院、布達佩斯卡文紐斯大學和比利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舉辦三場雙邊學術研讨會。

103日,由我院與貝爾格萊德“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籌辦的“後疫情時代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關系”雙邊學術研讨會在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舉辦。會議由副院長王娜教授和貝爾格萊德“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博然·拉利奇教授Bojan Lalić共同主持,塞爾維亞政要和知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參與研讨。

(諾維薩德大學會場照片)

劉麗敏教授和比荷盧研究中心(籌)副主任孫潤南博士分别就“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合作成果及中國對歐外交政策作主題發言,特别就“一帶一路”十年建設和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謝惠媛教授和比荷盧研究中心(籌)執行主任關孔文副教授在主旨發言中分析了塞爾維亞在中歐關系中的協調和促進作用并展望中塞關系長足發展的政策含義。外方專家學者也就當前複雜國際局勢下的中歐關系、“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推進、塞爾維亞對華政策等議題發言并與代表團成員進行深入交流。

(代表團與參會塞爾維亞官員和“一帶一路”研究院專家學者合影)

105日,由我院和匈牙利布達佩斯卡文紐斯大學共同舉辦的“世界新秩序下的中歐關系”學術研讨會在卡文紐斯大學召開。會議由副院長王娜教授和匈牙利中東歐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卡文紐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托馬斯·馬都亞博士(Tamas Matura)共同主持。卡文紐斯大學政治學系多位教授及研究生五十餘人參加該研讨會。此外,部分中方其他高校學者也與會發言。

(會場合影)

比荷盧研究中心(籌)執行主任關孔文副教授首先就世界新秩序的概念界定及其與既有國際秩序的雙向互動進行探讨,謝惠媛教授就世界新秩序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及其相關政策含義進行分析,王夢醒老師就新秩序下中歐科技合作及對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研究的影響進行闡述,比荷盧研究中心(籌)副主任孫潤南博士和劉麗敏教授分别就中歐政黨外交合作及其對雙邊和多邊關系的影響、中國共産黨與歐洲馬克思主義政黨教育與合作情況等進行分析。外方與會專家就世界新秩序與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歐盟對華政策調整和歐盟外交政策的美國因素等内容進行發言,并針對與會學者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讨,也從中歐對比視角回答了參會學生關切的問題。與會中、外方學者積極肯定了會議成果,并在會後就學生交換、學者互訪、合作研究等事宜與卡文紐斯大學政治學系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與卡文紐斯大學師生合影)

106日,我院與比利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研究院共同合辦的“國内發展與對外政策”研讨會在比利時召開,并以此作為比利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系列學術活動“力量的輪廓:2023”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場。會議由比利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舞台上的歐洲”項目主任、根特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斯萬·畢斯普(Sven Biscop)主持。會議吸引近百位聯合國機構、歐盟機構及其他國家常駐比利時官員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歐洲學者參加。

與比利時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吳剛、比利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院斯萬·畢斯普合影)

比荷盧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關孔文副教授以“後疫情時代的中歐氣候外交合作”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從氣候外交入手讨論全球氣候治理議題在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外交互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闡釋在中歐氣候外交互動過程中學習和借鑒歐盟相關治理經驗對中國國内氣候治理和國際氣候合作政策建構的重要意義。相關論點得到與會官員和學者的肯定,代表團成員也分别就與會聽衆的問題進行回應和探讨,相關學術觀點和論證過程也獲得與會官員、學者的積極肯定和高度評價。

 

(關孔文副教授作主旨發言)

本次我院及比荷盧研究中心(籌)在塞爾維亞、匈牙利和比利時舉辦的雙邊會議結合“國際比較視角”和“中外學術對話”的交流方式,分别選擇不同國家所關注的當下與華相關熱點話題作為會議主題,外方累計與會人數超百人,對話對象和與會聽衆涵蓋學界、政界和普通民衆,會議成效顯著,在增進中外學術理解的同時踐行“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聲音的思政課教師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