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特别強調,思政課教師在鑄魂育人過程中的重要責任和關鍵作用。
在北航,有這樣一位思政課教師,他用五年時間,由一位“新人”教師成長為一名受學生喜愛、同行肯定的優秀青年教師。他和學生一起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年終歲末時修改學生創作的春聯,他收到學生的花式“表白”,這是愛與暖的雙向奔赴。他主講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連續四年獲評北航學院優質大類核心課程,并先後榮獲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一等獎、北京市第十一屆思政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一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等榮譽獎勵。在成長過程中,他體會最深的就是認“真”二字,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的青年教師——王江偉。
王江偉:從“教學新手”到“寶藏老師”

手繪/吳甯昱
認準真問題 在“真問題”中講清“大道理”
“思辨性強”“啟發性強”“有深度”……這是學生對王江偉教學評價中出現最多的詞彙。能夠從司空見慣的日常現象中發掘有價值的問題,能夠從層層遞進的問題辨析中講清有啟發的道理,這是王江偉在教學中通過不斷摸索形成的自覺追求:在“真問題”中講清“大道理”。

北航思政課現場
在王江偉看來,道理需要依靠問題來彰顯,問題需要道理來解答。隻有将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思政課中的“大道理”落實到與學生成長發展、思想疑惑密切相關的“真問題”上,才能把道理更好地講深、講透、講活。
“一堂理想的思政課教學,應當讓學生在頭腦裡回想起來的,不是老師在這次課上講完了哪些章節,而是老師在這次課上講清了哪些問題。”王江偉說。

王江偉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大學究竟會使人擺脫平庸,還是變得平庸?”“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價值是否是相對的?”“每個人都是利己的嗎?”“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在王江偉的課上,教學知識點被轉化成了針對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的剖析和解答。對這些“近在眼前”的真實疑惑的剖析,使得那些“遠在天邊”的道理變得更加切己、鮮活、生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
這種教學風格的形成,得益于王江偉的理論功底和專業背景。他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在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較好的研究積累,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譯著3部。這些經曆和成果為王江偉的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重要幫助,教學中對學生問題的思考與交流又反過來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機,從而形成了一種教學相長、教研結合的良性循環。

王江偉出版3部譯著,由左到右依次為:《人類理智研究》(北京出版社,2012);《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中信出版社,2017) ;《陰陽的哲學》(商務印書館,2018)
認下真功夫 “老師,你應該多笑一笑”
回憶起人生中第一次站在講台上講思政課的情景,王江偉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那是我參加本科教育實習,在一所中學裡帶‘思想品德’課的時候,由于擔心鎮不住學生,所以上課時表情非常嚴肅。結果到了後來,有個孩子專門給我提了一條建議——老師,你應該多笑一笑。”

教育實習時的王江偉(2009年10月)
正是這條建議讓王江偉認識到,思政課教學是一項整體性活動,不僅包含教學内容,還包含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以及教師個人魅力等多方面因素,必須要下“真功夫”才能上好“思政課”。在正式成為思政課教師之後,他積極地從前輩同行的教學示範、各級各類的教學培訓、課堂聽衆的反饋建議中汲取營養,把“功夫”一點一滴地下到實處。
“遊戲互動”、“課程群匿名交流”、“雨課堂彈幕”……如今,王江偉的思政課課堂更加幽默風趣、自然從容,在遊戲互動中講解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認識,在課程群“隐紀元”與“顯紀元”的轉換中引導學生把握網絡空間的道德要求,在雨課堂彈幕中實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内容的思想回應和意見反饋。
他将反思總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經典閱讀能力等引入考核設計,引導學生在文字中審視和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未來規劃,在微視頻中記錄和分享自己與小夥伴們的所見所想,在閱讀中學習和吸收中外優秀文化的經典作品與思想資源。

左:學生微視頻《星辰之約》;右:學生微視頻《新時代北航人如何看中國航天?》

左:學生微視頻《追夢之程》;右:學生微視頻《青春之問》
他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内容,在《論語》“直躬證父”的故事中分析德法之辯,在明清傳奇的動人篇章中管窺中國人的愛情觀,在四大名著的首尾詩詞中透視古典的人生世界。
在去年最後一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上,王江偉向每位學生贈送了一部自費購買的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結課禮物,他說:“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基本遵循,希望它可以為我們每個人未來道路的航向提供守護和指引!”
認付真情感 “無論何時都不能辜負這種信任”
結課之後,王江偉與學生的聯系和交流并未結束。
他與實踐隊的學生共商共議,一起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得知學生過生日的時候,送上一份溫暖祝福;在專業分流的時候,為學生錄制寄語視頻;在學生畢業的時候一起合影留念,紀念亦師亦友的四年時光;在“表白牆”上收到學生對自己的花式“表白”,感受真情流動的雙向奔赴。

王江偉與學生實踐隊

王江偉與任教後第一屆2017級畢業生合影
不過,更多時候,是他與學生在結課後圍繞一些新問題新需求持續展開“不斷線”的交流和讨論。有時是在校園的咖啡館裡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有時是在深夜的電話裡讨論未來的方向選擇,有時是去醫院看望和陪伴就診的學生……
在王江偉看來,與學生圍繞真正關心的真實問題進行真誠的交流,是身為教師最大的幸福。在與學生的交流上,王江偉每次的回複必定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做到詳盡無遺,絕不敷衍了事。

左:王江偉參加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評選決賽;右:王江偉獲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一等獎
“有一次無意間發現,一位學生把我在聊天中說的一句話設定為了自己社交軟件的網絡簽名。在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教師的責任是何等重大,學生的信任是何等寶貴!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辜負了這種信任。”

左:王江偉參加北京高校第十一屆思政課教學基本功比賽;右:王江偉獲北京高校第十一屆思政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2022年4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第十三期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順利舉行,來自北京高校的五位優秀思政課教師應邀以“弘揚北京冬奧精神”為主題作交流展示,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萬餘名思政課教師同步收看了此次直播。在五位教師中,王江偉就是其中一位。

王江偉參加第十三期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
憶昔初面意優遊,高數淑芬未解愁
北調南腔結莫逆,西烏東兔競逐流
閱兵氣壯山河志,戰疫心懷四海憂
前度西風今複至,回身又是一年秋
這是2020年王江偉寫給即将步入大二年級學生們的一首小詩。

對于王江偉來說,認“真”二字不僅是他對教師職業孜孜以求的敬業品格,還是他在課堂上剖析學生的真實困惑,緻力于把“道理”講好的内在追求,也是他不斷錘煉教學基本功、增強教學創新性的嘗試和努力,更是他用真情對待學生、用真心培育學生的真實诠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