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院注重将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緊密結合,通過凝練學科方向牽引科學研究,通過科學研究推動教學改革,形成了以思想性、知識性、文化性和實踐性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探索形成了本碩博一體化教學模式和專題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的課程教學特色,相關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取得了多項突破。 突破之一:獲批“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示範點”。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關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有關要求,深化課程綜合改革,凝練和形成一批有特色、效果好、可推廣的高水平成果,市委教育工委于近期開展了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示範點的申報工作。經專家評審和工委會通過,13所高校被評為改革示範點,2所學校為改革示範點培育項目。我院申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改革的理念與實踐”項目獲批“北京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示範點”。
突破之二:經過近兩年的課堂實踐和理論總結,本科生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課程教案已撰寫完成并交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北京高校首套公開出版和發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教案。這套專題化教案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專題教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專題教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專題教案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專題教案。這四本教案突破傳統的按章節體系依序授課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按照課程内容的内在邏輯對教學内容進行整合、提煉和概括,形成既有先後連接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專題化教學改革有效克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往“講得全但講不透”的現狀,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了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破之三:高甯副教授主持的項目獲批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我院高甯副教授主持的《案例教學的方法論研究與類型拓展》項目通過對案例教學進行方法論層面的反思,研究其本質問題和理論基礎,從而拓展教學的視野、類型和方法,提高案例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舉措。此次入選“擇優推廣項目”,不僅是對我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實踐的肯定,同時也為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條件。
突破之四:趙義良副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被學界譽為“我國最高水平的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7期刊發了我院趙義良副教授的論文《唯物史觀的精神内核及生成邏輯》。該文章共2萬2千多字,首次提出“唯物史觀的精神内核内嵌于曆史具體中”這一觀點。論文在對“曆史具體”的内涵進行理解界定的基礎上,針對唯心史觀把“世界精神”當成是曆史的真正主體,最後導緻現實的曆史被虛無化的特點,通過對唯物史觀在馬克思整體思想中内在生成邏輯的系統論述,深刻揭示出唯物史觀的理論内涵始終站立在現實曆史的基礎上,從而實證地揭示出馬克思主義隻有緊密結合中國國情不斷具體化,才能真正形成根植于中國,但屬于世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我院将以此為契機,繼續發揮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三結合的優勢,更加注重加強學科團隊、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建設,繼續努力,攻堅克難,争取在“十三五”期間獲得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