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教師何思源為學生黨支部講授黨課

[發表時間]:2016-09-05

2016年9月4日十四時三十分,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校2016級學生軍訓團烏蒙二營臨時黨支部,以及來自學院路校區的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1317、1417黨支部開展了以“長征”為主題的黨課學習,共同學習“長征”的曆史記憶和時代精神。我院教師何思源擔任本次活動主講人。會上,何思源老師分别圍繞“梳理曆史”、“長征記憶”、“長征時代精神”三個主題發表講話,并指出,長征精神不僅僅存在于曆史記憶中,更在近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重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與會領導,學生黨員在會上認真聽取報告,記錄學習筆記,并于會後以黨支部為單位開展了進一步的研讨分析,報告會取得圓滿成功。

在“梳理曆史”環節上,何老師先帶領全體學員由外部敵人原因,中共内部原因,蘇聯和共産國際方面原因這三個角度對紅軍長征發生的時代背景進行了客觀的剖析,得出紅軍長征發生的曆史必然性。其次,何老師梳理了參與長征行軍的六支紅軍隊伍:紅一、二、四方面軍以及紅七軍團,紅二十四師及各獨立團、紅二十五軍團(紅二十五軍、陝北紅軍),并對敵我實力進行對比分析。在雙方實力懸殊的背景下,紅軍曆經艱難險阻,與惡劣的環境和敵軍的圍追堵截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取得勝利,實屬不易。同時,何老師與同學們重新探讨了紅軍長征路線,重溫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進行戰略轉移,血戰湘江,突破三道封鎖線;經曆遵義會議确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二奪遵義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巧渡金沙江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飛奪泸定橋,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懋功會師後,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北上陝甘甯,建立了陝甘甯解放區,經曆吳起鎮、會甯會師後完成了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壯舉。此外,何老師列舉了長征路程上的幾位“特殊人物”:來自瑞士的傳教士薄複禮、戰鬥中被俘的國民黨中将張振漢、思想境界崇高參軍長征的地主周素園。他們或口述筆錄,或身體力行,讴歌長征中體現的艱苦卓絕的精神。重溫紅軍長征曆史就像是重拾曆史長河中淘洗下的明珠,參會學員思想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和提高。

報告會第二階段,何老師就有關長征遺留記憶展開陳述。對于英國青年質疑長征行進路線總行程的問題,何老師表示,所謂英國青年所行進的路線僅僅是最簡單的直達路線,考慮到參戰序列輾轉,伏擊,轉移的行進過程,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遠超兩萬五千裡。若是将紅一、二、四、二五方面軍行軍路程進行統計計算,紅軍長征的實際總裡程數将達到六萬五千裡之多。何老師通過對長征總路程的詳細分析,計算,有力地駁斥了反華勢力妄圖抹黑長征光榮曆史的陰謀言論。緊接着,何老師講述了中共宣傳紅軍長征事迹的曆史,由陳雲撰寫書籍為紅軍正名,再到埃德加·斯諾以《紅軍長征記》為藍本撰寫《西行漫記》将紅軍長征曆史領向世界舞台,由弘揚革命英雄主義到讴歌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确路線再到改革開放後展現的紅軍多元化記憶,讓長征精神真正地活在每代人的心中。會議的最後,何老師感慨:“長征精神具有當代價值,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精神重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他将長征精神總結為将祖國從苦難中解放出來的愛國精神、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精神、将黨内矛盾民主解決的民主精神。這說明長征精神在當今社會是務實精神,也是激情精神,在現代的生活中仍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氣。長征精神是中國文化精神上的璀璨明珠,更是人類曆史長卷中的不朽篇章。長征精神貫徹過去、現在和未來,他正朝氣蓬勃地走在現代的路上。我北航學子必會将長征精神永存心中,發揚光大,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