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中國青年報》: 用精準的思想地圖帶領學生欣賞理論勝境

[發表時間]:2016-12-08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12月08日 03 版)

12月4日下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沙河校區一個寬敞的教室裡擠滿了學生,他們是來聽黨課的,講課的是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的80後副教授——高甯。

與一些高校要靠各種手段“組織”學生上黨課不同,不少北航的學生會不定期地主動向高甯“申請”上黨課,而且會給他出好題目。

除了利用周末給黨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高甯還經常講團課。其實,講黨課、團課都是高甯的“副業”,他的“主業”是思政課,主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

剛剛獲選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師的高甯,給學生的印象是:“他的課幾乎堂堂有亮點,充滿正能量。”

“知”但不“真知”的内容對學生來說才是真刺激

很多人給這一代伴随着互聯網長大的大學生起名為“互聯網的土著民”,他們有着上一代人無法比拟的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很多高校教師為此很頭疼——如何把那些已經在互聯網世界中“閱盡千帆”的孩子們吸引到自己手中的講義和背後的黑闆上。

不少人想出各種辦法盡可能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新鮮和刺激,課上用視頻、音頻吸引學生、課下微博微信與學生互動、再用Mooc課程,力圖全方位的“占領”學生。

不過,高甯的課顯然不屬于這一類。“甚至有人說我越來越趨向‘保守’了。”高甯說,他沒有刻意追求教學模式“很炫、很花哨”,而是越來越強調教材的使用。

“現在高校思政課的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高甯說,“有些老師認為‘教材不能看,就是中央文件的彙編’。”所以,一些老師在備課時,不再老老實實地研究知識體系、基礎概念和思想方法,而是到處求課件、找故事。

“我知道學生們需要新鮮的刺激。”高甯說,但是那些形式上的“刺激”對學生的吸引隻能是表面的和暫時的,“真正的刺激是什麼?那些對學生來說‘知道’了但是還不是‘真的知道’的東西才稱得上是刺激。”

在高甯看來,完成學生從“知道而不真知”變成“知道而且真知”,教材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因為,教材就是那些經過“精心選擇、加工和簡化”後的認識成果。“我們自己要對教材有自信。”高甯說,“連老師都不信服教材,那怎麼要求學生信服我們所講的内容。”

支撐每一節課的是“5000年+500年”的曆史維度

高甯在給學生上課時有一個原則叫“道術相濟”。“道,在中國思想中有兩層含義。”高甯說,一是哲學意義上的“道理”,一是曆史意義上的“道路”。比如講黨章,“道理”就是“凝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道路”則是黨史。而“術”則是實踐方法,把“道”跟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結合起來的過程。

如果你站在高甯的客廳裡,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因為,占滿一面牆的書架上擺滿了書,讓人擔心屋内人的動作稍大一點就會把架子上某幾本書震下來。

其實,這些“滿到要溢出來”的書中既有“道理”也有“道路”,除了那些理論書籍外,“還要關注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這其實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和500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曆史的維度。”高甯說。

跟高甯聊天最明顯的感覺是他超強的邏輯性,以及對所研究領域知識、概念的熟稔。這應該是高甯認真讀書的結果。

所以,高甯一直在強調的教材,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高甯介紹,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版)的開篇是一個經典案例﹕“當人類即将邁入21世紀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在全球範圍内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結果﹐馬克思位列榜首。”一些老師會通過“原理+案例”的教學模式直接得出“馬克思主義從産生到現在已經160多年了﹐随着曆史的發展﹐日益深入人心﹐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的結論。

高甯使用案例的方法則完全不同,“因為這是從2007年版教材一直沿用的案例,直接給出結論時效性邏輯性上都會有問題。”高甯說。

高甯的做法是,在近萬名學生中也做了同樣的調查﹐學生們選出的“千年思想家”,名列前茅的是毛澤東和鄧小平。高甯再抛出一個發生在1923年的曆史事件:當年北京大學舉行過一次“世界第一偉人”民意測驗。列甯位居第一﹐美國總統威爾遜名列第二。

調查結果的矛盾正好成了高甯的教育契機。他引導學生做出這樣的分析:今天學生們選出的“千年思想家”是中國人,而當年選出的“世界第一偉人”是外國人。這折射出的恰恰是國家崛起帶給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教材提供的往往隻是一個起點。”高甯說,與許多專業課相比﹐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起點不是“零”。當他們對許多事件﹑概念和原理耳熟能詳時﹐教師必須比學生想得更深﹑更全﹑更細﹐“才能在問題深化與時空拓展中展現理論的合理性與曆史的必然性”。

教材是思想地圖 既做導覽者也做參觀者

不過,這兩年高甯仍有一個困惑:“高等數學有數一和數二之分,我們的思政課為什麼不能有1.0版本和2.0版本之分?”

高甯的困惑還來自一份名為《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15》的調查:“從數據結果看,黨員大學生與非黨員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需求存在明顯差異。”高甯說,黨員大學生對于理論性、原理性内容的理論訴求明顯高于非黨員大學生。

于是,高甯開始在北航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嘗試分層培養。抓住學生中的“關鍵少數”——入黨積極分子,在思政課基礎之上,給他們提升方法論的知識。

高甯對他的做法有一個經典的比喻,思政課教材是一張漂亮而精準的思想地圖,上面有各種景點,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學生規劃不同的遊覽路線,并對學生進行引導,當在這條路上遇到少數的志同道合者,老師可能會從導覽者變成共同參觀者。

高甯用心地為學生們做着“導遊”,在這條路上他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12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