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傳遞信仰的力量 ——訪北航“共産黨員十傑”、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副教授高甯

[發表時間]:2016-09-09

傳遞信仰的力量——訪北航“共産黨員十傑”、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副教授高甯

記者 孫也程

在知名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北航的思政課是什麼樣的?”得到贊同數最多的四個回答裡有三個都提到了高甯:去上一下高甯老師的課吧,或許會打破你對思政課的看法。

高甯是個多面手。他是肩負着繁重教學任務的授課教師,課堂上輕松幽默的互動、嚴謹流暢的邏輯、信手拈來的案例令人稱道;他是成果顯著的科研工作者,潛心治學、教研一體,緻力于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他是優秀的黨員和黨支書,深入研究黨的理論,助力學生黨員成長成才,為加強黨支部建設恪盡職守。他的成果也多次被《光明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報道。

2016年6月,在北航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暨表彰大會上,高甯榮獲“共産黨員十傑”及“優秀黨支部書記”稱号。這是對他勤奮耕耘在教學一線、緻力于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恪盡職守加強支部建設的嘉獎。

教學相長共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高甯十分享受站在講台上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感覺。他引用物理學家惠勒的話表達自己對教與學關系的理解:“大學裡為什麼要有學生?那是因為老師有不懂的東西,需要學生來幫助解答”“要想了解一個新的領域,就去開一門這個領域的課程”。

“學生們在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上,一屆比一屆更強,在學習中他們會挑出我的錯誤,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高甯樂呵呵地說。

每年春季學期,高甯都要完成五個大班的本科生課程。由于思政課都是一二年級的本科課,授課地點全部在沙河,雖然距離遠,可為了保證授課精力和效果,他主動要求把課程安排在從周一到周五的每一天,每天隻講一次。有人質疑,這樣重複授課不是和錄音機一樣麼?但事實上,課程名稱一樣,但五天的授課内容都有區别,每年和每年的差别更大。有的是根據黨和國家理論的發展而必須作出重大調整;有的是根據學生專業特點調整案例;有的是自己根據課堂反映去修補邏輯漏洞、祛除冗長廢話;更多的是吸收學生的批評意見做出改進。

高甯的每一節課,都在學生的掌聲中結束。每次課後,同學們總是圍着他讨論各種問題。從專業到人生,從課堂内容到教學方法……150分鐘的授課,加上課後50分鐘交流,高甯經常工作到最後一班回學院路的校車發車。

“90後”“95後”大學生,是“拿着鼠标長大的一代”。信息化的學習方式、網絡化的教學環境,使他們的視野更加廣闊。思政課教師舉的案例、講的道理,一旦學生“耳熟能詳”,課堂必然失去吸引力。為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要進行教學創新,尋找突破點。

高甯在觀察中發現,學生對某些問題似乎“熟知”,但并非“真知”。他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研究,綜合運用哲學認識論、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學等多學科方法進行交叉研究和改革創新。他靈活運用“中國故事”回應“西方問題”,巧妙借用視頻動畫闡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準确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闡發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他把那些網絡常見、新聞常播、教材常講的“老”故事,講出新意和深意。他的部分案例教學心得和課堂效果在《光明日報》刊登,被同行廣泛采用。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對教學的初心不改和執着追求,使他時時刻刻都在琢磨如何提高教學效果。那些令同行歎為觀止、令學生心服信服的案例,大多來自高甯日常生活中的積累。上網浏覽、與人聊天、外出開會,看似不經意間,高甯總能挖掘到一些案例,既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加工之後用于教學。每時每刻都在備課的感覺,高甯甘之如饴。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互相釋疑解惑。課堂教學效果,就這樣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提升。一位青年教師,就這樣在精益求精的教學自律下,逐步成熟。

工作7年來,高甯個人共獲得北京市級教學獎勵9項(其中一等獎7項),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均獲得一等獎的教師;個人獲得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校級教學獎勵6項(其中一等獎5項),包括“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青年教師教學論文比賽一等獎”、“‘西飛獎教金’一等獎”、“校級優秀主講教師”、北航“我愛我師——我心中最愛戴的老師”之“十佳教師”稱号等;發表教學科研論文1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譯著)5本;主持各級各類研究課題10餘項(含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方法擇優推廣項目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項、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4項)。

沉甸甸的榮譽,是對他潛心教書育人、創新學術研究的肯定與鼓勵。

信仰堅定引路人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作為一名共産黨員,高甯把講黨課看作是自己應盡的義務與責任,解答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困惑,助力他們成長成才。除了每年320個學時的教學任務以外,為貫徹學校學生黨校團校“小班化”的教學方針,高甯平均每月為學校各級各類黨校團校授課2-3次,學校幾乎全部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都聽過高甯老師的黨課。他每請必到,在課堂教學之後,還在Ihome上為學生的學習心得評論點贊。

“與普通同學相比,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的先鋒和骨幹。他們有更高的政治熱情、更高遠的人生追求和更強烈的愛國報國情懷,而且他們思考的理想信念比普通同學更多更深。所以,我有責任來引領這些同學成長,培養未來的國家先鋒隊。”高甯認真地表示。

一名聽過高甯黨課的學生說:“高甯老師為我們一步步講解,一步步論證。他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是共産黨的嚴肅性,是一種思想準備,是一種思考方式,是為了讓我們明了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成為精英,為人民服務。”

高甯與北航黨委常務副書記張維維等共同受邀接受“人民網”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系列專題訪談

“80後”的高甯對于“90後”學生,更像是知心大朋友。許多學生骨幹、許多學生輔導員,都是他的學生。如今當他們需要在一線從事思政工作和思政教育時,高甯依然是他們的老師和朋友。

高甯還擔任思想政治理論學院教職工黨支部書記,他一絲不苟地按照黨章要求加強支部建設,認真開展“三會一課”等組織活動,使黨支部集體學習和組織生活制度化、規範化,使支部獲評學校先進黨支部稱号。

同時,高甯廣泛參與黨政幹部培訓、社區黨員教育等理論宣講工作,從北京的街道,到河北省教育廳理論中心組,聽衆都覺得,高甯的授課接地氣、有幹貨、有啟發。

近年來,北航黨委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工作,以“愛祖國、愛航空、愛航天、愛北航”的“四愛”教育為載體,用正向的“精神磁場”引領學生,凝聚正能量,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烙印在學生心中,鑄就未來空天接班人的堅定信仰。高甯作為思政課教師的一員、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主動肩負起宣講黨的理論、助力大學生“先鋒隊”建設的使命。

七載辛勤育桃李,一腔熱血鑄信仰,高甯在這條路上不知疲倦,砥砺前行。

(轉北航新聞網)